声影坊苑讯 暌违8年,翁子光( guāng)导演终于带来了新作品( pǐn)。这是郭富城和梁朝伟的( de)银幕首次合作,主演还有( yǒu)杜鹃、许冠文、春夏、谭耀文( wén)、周文健、金燕玲、吴卓羲等( děng)明星加盟。如此群星闪耀( yào)的阵容,似乎暗戳戳表示( shì),它并非《踏血寻梅》式的小( xiǎo)成本文艺片。

影片以香港( gǎng)历史为背景,讲双雄探长( zhǎng)如何纵横黑白两道,走向( xiàng)背叛与决裂的故事。单看( kàn)剧情简介,有种火爆警匪( fěi)片的感觉,实际情况却恰( qià)恰相反。翁子光用风格化( huà)的视听语言,把这段灰色( sè)记忆,拍得如梦如幻。但也( yě)因为如此,影片面临口碑( bēi)两极分化的情况,昨天(2月( yuè)5日)上映首日票房1487万,暂列( liè)单日票房榜第六名,排在( zài)春节档多部“老片”之后。影( yǐng)片到底咋样?
真实原型
《风( fēng)再起时》片长143分钟,时间跨( kuà)度大,节奏飞起,信息量庞( páng)杂。为了顺畅理解故事,我( wǒ)们最好先了解一下香港( gǎng)的过去,尤其是那段鱼龙( lóng)混杂的灰色记忆。影片从( cóng)20世纪40年代开始讲起,英治( zhì)时期的香港治安不佳,警( jǐng)匪勾结,贪腐现象严重。当( dāng)时的警察猖獗到什么程( chéng)度呢?
他们连出警也要收( shōu)钱,而且毫不避讳。黑帮为( wèi)了稳固势力,不仅要贿赂( lù)警察,甚至还要在警队里( lǐ)安插关系。可以说,两方利( lì)益捆绑、态度非常暧昧。当( dāng)时的部分香港警察,可以( yǐ)用“作威作福”来形容。《风再( zài)起时》就以这段历史为背( bèi)景,聚焦了两大华人探长( zhǎng)的“发家致富史”。

郭富城饰( shì)演的磊乐,原型是吕乐。他( tā)出身贫寒,当差前曾经以( yǐ)擦鞋、拉车等工作为生,后( hòu)加入香港警队,一路飞升( shēng)至香港警务处刑事侦缉( jī)处前总探长的位置。吕乐( lè)曾建立一套与黑社会制( zhì)度相关的贪污机制,后沦( lún)为香港通缉犯。
这是个黑( hēi)白通吃的知名人物。白是( shì)指,他任职期间,以扫荡黑( hēi)社会而闻名。影片开场,就( jiù)还原了他1955年大破钻石山( shān)14K群英大会的场面。当时,有( yǒu)上百名14K黑社会成员,在钻( zuān)石山大摆宴席。吕乐不动( dòng)声色,带队一网打尽,这件( jiàn)事也成为他一路晋升的( de)起点。
黑是指他贪得无厌( yàn),妄图一手遮天。曾有污点( diǎn)证人指出,当年每一两个( gè)月,他需要向吕乐进贡3万( wàn)-4万港元。通过贪污手段,吕( lǚ)乐不良资产高达5亿港元( yuán),因此有了五亿探长的称( chēng)号。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因( yīn)吕乐财富官职不相称,随( suí)即成为追缉的最大目标( biāo)。

梁朝伟饰演的南江,原型( xíng)是蓝刚。出身富裕家庭,精( jīng)通七种语言,为人风趣幽( yōu)默,警方和黑道都很喜欢( huān)他。虽然比吕乐晚4年进警( jǐng)队,但凭借拼命三郎精神( shén)屡建绩效,而且枪法神准( zhǔn)。1962年,蓝刚与吕乐一同获晋( jìn)升为总探长,负责九龙区( qū)兼及新界区。
为了尽量贴( tiē)近原型,导演特意安排了( le)一场枪战戏,来展现他过( guò)人的聪明才智,以及稳准( zhǔn)狠的枪法。在迷雾中,他自( zì)告奋勇、破门而入,一边口( kǒu)头劝凶手投降,一边用声( shēng)东击西的障眼法引其现( xiàn)身。最后用精准的枪法,将( jiāng)凶手抓获。
尽管蓝刚家境( jìng)优渥,有文化有涵养。但在( zài)当时的环境里,他也难免( miǎn)耳濡目染,利字摆中间,道( dào)义放两旁。影片也拍了吕( lǚ)乐和蓝刚一起搞钱的经( jīng)历。前者负责发辖区经营( yíng)牌照,有多少赌档、粉档、烟( yān)档都定好,后者负责执行( xíng)“管理费制度”。钱越捞越多( duō),身家资产犹如火箭版飞( fēi)升,直冲云霄。

1967年,警队对调( diào)了蓝刚与吕乐的辖区,以( yǐ)避免他们“在地生根”、盘根( gēn)错节。在这种情况下,二位( wèi)开始逐渐隐退,警队里的( de)韩森、颜雄得到提拔。蓝刚( gāng)、吕乐、韩森、颜雄就是香港( gǎng)四大探长。直到廉政公署( shǔ)成立后,才对四大探长发( fā)出通缉令。但在通缉之前( qián),蓝刚和吕乐早就逃到境( jìng)外,急流勇退了。
以上内容( róng),都有真实历史做背书,也( yě)是《风再起时》的主要故事( shì)线。但电影毕竟不是科普( pǔ)书,无法把每个细节和背( bèi)景都交代清楚。了解真实( shí)原型的经历,再去看影片( piàn),会更容易捕捉细节和隐( yǐn)喻。
至于为什么香港电影( yǐng)圈总是拍“五亿探长”,尤其( qí)钟情这个时期的警匪故( gù)事,《四大探长》《跛豪》《追虎擒( qín)龙》一部接一部不断地拍( pāi)?因为在那个动荡年代,诞( dàn)生了太多的传奇江湖人( rén)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撑( chēng)起一部港片。
争议来源
影( yǐng)片自点映后,口碑争议开( kāi)始逐渐发酵。上映前,影片( piàn)的物料强调的是“双探争( zhēng)霸”,预告也重点突出激烈( liè)的枪战和戏剧化的人物( wù)关系。
又是贪污、又是黑帮( bāng)、又是警匪,看到这些元素( sù),观众肯定以为它是部紧( jǐn)张刺激的枪战大片。但由( yóu)于题材敏感,导演舍弃了( le)火爆警匪片的套路,用作( zuò)者电影的方式来讲述那( nà)段历史。导演把肮脏卑劣( liè)的警匪关系,当做背景符( fú)号来处理。故事主线集中( zhōng)在磊乐和南江身上,讲两( liǎng)个男人在乱世中的发迹( jì)、爱情、收获与失去。

这样做( zuò)的好处是剧情塞得很满( mǎn)。缺点同样存在,那就是对( duì)于背景历史节点,缺乏基( jī)本交代,限制了进一步展( zhǎn)开的空间。尤其是英治时( sh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像走( zǒu)马观花似的一笔带过,观( guān)众看起来云里雾里,跳跃( yuè)感强。
包括当时的帮会,像( xiàng)K14、义群、新义安等,他们是如( rú)何与四大探长勾连上的( de)?腥风血雨的底层逻辑和( hé)矛盾来源,都讲得很含糊( hú)。影片甚至把磊乐与帮会( huì)的人情往来,转移到他老( lǎo)婆身上,交给配角支线来( lái)处理。当然,这条线也有种( zhǒng)故意为之的神秘感。
所谓( wèi)的男主双雄对决,也没有( yǒu)太过激烈,更何况,后半生( shēng)还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 de)状态。整体来看,导演刻意( yì)淡化了两位男主身上的( de)枭雄色彩,试图用历史事( shì)件和儿女情长,串联起香( xiāng)港几十年来的风云变迁( qiān)。这么做的结果,自然引发( fā)了一些口碑争议。

影片说( shuō)完历史背景,再来说儿女( nǚ)情长,没能摆脱出轨三角( jiǎo)恋的狗血情感线。还有令( lìng)部分观众诟病的问题,导( dǎo)演美化了南江的个人形( xíng)象,把他塑造成专一、深情( qíng)、体贴靠谱的男性。
真实情( qíng)况是,原型人物生性风流( liú),有一妻四妾,暧昧女子不( bù)计其数。这些都加速了影( yǐng)片口碑撕裂的速度。
浪漫( màn)视听
关于它引发争议的( de)部分,已经交代完毕。那么( me)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在( zài)夸什么呢?四个字概括:视( shì)听风格。
如果把它当做一( yī)部文艺片来看的话,会收( shōu)获非常浪漫的视听享受( shòu)。影片有大量精致缓慢的( de)运镜,用走路气场、服装细( xì)节、眼角眉梢交代角色立( lì)场,隐喻剧情走向。用火、光( guāng)、雾、明暗对比,来隐喻人物( wù)关系。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 fā)现,导演在处理两位男主( zhǔ)同框的镜头时,光线都是( shì)暧昧模糊的,二人脸上时( shí)明时暗。这意味着他们拥( yōng)有黑白双吃的复杂身份( fèn),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绝( jué)对的是与非、对或错。
与此( cǐ)同时,导演还喜欢调动回( huí)忆、幻觉、意象参与叙事。比( bǐ)如,用黑豹折射人物内心( xīn)的怒火和欲望,用濒死的( de)金鱼,隐喻危机降临。全片( piàn)充满浪漫色彩的影像语( yǔ)言,丰富了影片的视听感( gǎn)受,每一帧画面都有所表( biǎo)达。
对于晦涩的历史情节( jié),尽管镜头很少,导演也加( jiā)入了自己的想法。比如,用( yòng)黑白画面来隐喻时代背( bèi)景,以及交替使用4:3和16:9的画( huà)幅,来形容过去的无力感( gǎn)和破碎感。
综合来看,此前( qián)这部片能代表中国香港( gǎng)地区角逐奥斯卡和金球( qiú)奖,这意味着它当然不是( shì)烂片。它的生存境遇,或许( xǔ)更像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chǎng)、戴着镣铐跳舞。17年开机,18年( nián)杀青,5年后才得以上映,这( zhè)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 kě)以预想的是,鉴于题材敏( mǐn)感,影片肯定做过多次博( bó)弈。翁子光将片名定为《风( fēng)再起时》,不仅有导演的创( chuàng)作私心,也有对香港电影( yǐng)的寄语。港片不死,风将再( zài)起。
作者: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