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出( chū)现过这样一幕:电影放映( yìng)结束后,一名观众在主创( chuàng)团队的映后分享上失声( shēng)痛哭,导演和主演下台去( qù)拥抱了他,站在一旁的编( biān)剧也忍不住流下泪来。这( zhè)一幕非常温暖。电影,成了( le)跨越语言、国度、职业的人( rén)们之间的情感共鸣。

这部( bù)由瑞士与德国合拍、充满( mǎn)想象力的虚幻现实主义( yì)影片,计划于10月中旬在欧( ōu)洲上映,而很多已经在上( shàng)影节提前看过的观众都( dōu)称这部电影为自己的“年( nián)度最佳”、“人生电影”。关于上( shàng)影节的最后一篇分享,我( wǒ)还是想谈谈这部《德瓦克( kè)先生,你相信天使吗》。

You Believe in Angels, Mr. Drowak? 影片( piàn)描绘了在未来世界,有一( yī)个机构专门负责对那些( xiē)“无用”的边缘人进行再教( jiào)育,机构在教育者和被教( jiào)育者之间获取利润和价( jià)值。主人公德瓦克正是被( bèi)机构认定为一个“无用之( zhī)人”。当充满生命力的大学( xué)生莉娜作为写作教练走( zǒu)进德瓦克家中时,她发现( xiàn)充满仇恨、整天酗酒的厌( yàn)世者并非真的“无用”。实际( jì)上,他天赋异禀。 年轻时,德( dé)瓦克会写关于爱情的诗( shī),但因为被爱辜负,让他沉( chén)迷于酒精和自暴自弃的( de)生活,独居在破旧的高楼( lóu)上。尽管德瓦克不断恶语( yǔ)相向,但坚信希望和善良( liáng)的莉娜并没有放弃让他( tā)重新对创作产生兴趣。因( yīn)为她坚信,每个人都应得( dé)到第二次机会。 黑白的现( xiàn)实与彩色的记忆 电影是( shì)瑞士纪录片导演尼古拉( lā)斯·施泰纳的剧情长片处( chù)女作。2016 年,他凭借电影《Above and Below》获得( dé)了德国电影奖和瑞士电( diàn)影奖。

拍纪录片出身的施( shī)泰纳第一次拍剧情长片( piàn),你以为他可能会拍出那( nà)种纪实风格的片子,然而( ér)本片无论在叙事上还是( shì)在视听语言上,都选择了( le)一种非常风格化的手法( fǎ)——叙事如呓语一般,影像大( dà)胆而怪诞。导演用了9年时( shí)间,进行一场具有先锋性( xìng)的视觉实验。

开篇,我们跟( gēn)随镜头进入德瓦克先生( shēng)的家,这是一个由废弃酒( jiǔ)瓶堆砌而成的堡垒,一个( gè)现实版的“精神孤岛”。导演( yǎn)施泰纳透露,为了打造这( zhè)个场景,他们在德瓦克的( de)公寓里堆了4200个玻璃瓶,用( yòng)以体现他酗酒的问题严( yán)重。但是每次调整机位,都( dōu)得全员上阵半瓶子,一不( bù)留神,瓶子就劈里啪啦碎( suì)一地,引发一场“酒瓶灾难( nán)”。 这个画面在视觉上极具( jù)冲击力,玻璃瓶不堪一击( jī)又巍然矗立,瞬间将观众( zhòng)拉入一个荒诞又超现实( shí)的故事里。这也奠定了影( yǐng)片的基调,让观众跟随这( zhè)样的超现实镜头,一步步( bù)走进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jiè)。 理解这部影片的关键在( zài)于,理解色彩和现在与过( guò)去的关系。在我们的惯常( cháng)观影里,彩色代表现在,而( ér)黑白代表会议。这部电影( yǐng)却反其道而行之,以黑白( bái)胶片呈现现实,而用高饱( bǎo)和度的暖色调描摹德瓦( wǎ)克记忆中的浪漫往事。

色( sè)彩在电影里变成一种叙( xù)事工具。现实是粗粝的,只( zhǐ)有回忆才是真切的,让人( rén)感受到温度的。这种黑白( bái)与彩色的分野,不仅区分( fēn)时空,更是人物内心的投( tóu)射。当主人公沉溺于现实( shí)伤痛时,画面是畸变的、疯( fēng)癫的、阴暗的,处处充斥着( zhe)死亡幻觉和末世隐喻;而( ér)当一丝人性的微光试图( tú)照亮他时,色彩便如生命( mìng)般涌现。 这种手法在《奥本( běn)海默》中也有类似的运用( yòng),色彩区分了主人公的主( zhǔ)观视角和其他叙述者的( de)他者视角。而在《德瓦克先( xiān)生》里,颜色运用得更自由( yóu),随着人物的情感而变。这( zhè)种视觉上的大胆实验,为( wèi)影片赋予了层次感和情( qíng)绪的张力,让本片获得了( le)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 shè)影奖。 作为导演的剧情片( piàn)首作,《德瓦克先生》的先锋( fēng)性探索也难免会造成有( yǒu)的观众很喜欢,有的观众( zhòng)“欣赏不来”。但作为青年导( dǎo)演,敢于去探索和实践天( tiān)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的( de)锐气本身就值得赞赏。 不( bù)同人看到不同的主题 有( yǒu)趣的是,电影看完以后,不( bù)同的观众会看到不同的( de)主题: 有人认为这是个爱( ài)情故事,于是无法理解,德( dé)瓦克先生对自我毁灭的( de)执着是因为爱情吗?可当( dāng)他挚爱的女孩告诉自己( jǐ)她已经怀孕时,他为什么( me)要责怪她替他做决定呢( ne)? 也有人将此解读成一次( cì)艺术救赎,将文学作为治( zhì)疗暴力倾向的方法,试图( tú)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寻( xún)找救赎。 还有人看到了奥( ào)威尔式的当代寓言,影片( piàn)中的机构,充满荒诞的部( bù)门主任等,都让人想起《一( yī)九八四》里反乌托邦的场( chǎng)景…… “我一直对这种被社会( huì)排斥的人非常感兴趣,并( bìng)好奇是什么导致了他们( men)对他人的人类厌恶和敌( dí)意。”——编剧贝蒂娜·冈德曼在( zài)上影节的映后会上谈起( qǐ)厌世者德瓦克时这样说( shuō)。
德瓦克先生的第一次精( jīng)神破灭,像梦一般呈现在( zài)色彩明亮如韦斯安德森( sēn)画面的闪回中:年轻时的( de)他坠入了爱河,每天只为( wèi)一个人而写诗,但到头来( lái)他发现,这些对他而言无( wú)比神圣的诗歌未经他同( tóng)意就被出版了。他失去了( le)对爱情的信仰和渴望,沉( chén)迷于酒精和自我放弃。

几( jǐ)十年后,当他的生活似乎( hū)失去所有希望时,年轻的( de)社会工作者莉娜像一道( dào)光一样闯入了他被空酒( jiǔ)瓶围成的堡垒。她的鼓励( lì)融化了他冰冻的心。德瓦( wǎ)克再次拿起打字机,用诗( shī)句与内心恶魔作斗争。影( yǐng)片这里将文学创作过程( chéng)视觉化,使文字本身成为( wèi)推动剧情的关键道具。 莉( lì)娜将他蘸满痛苦和才华( huá)的诗歌转交给部门主任( rèn),后者把这些文字当作获( huò)利的筹码。当他发现自己( jǐ)的文字再次成为交易的( de)工具,旧日的痛苦袭来。 影( yǐng)片中的打字机其实是一( yī)个隐喻,它逼着德瓦克直( zhí)面他被掩埋的情感。打字( zì)机流淌的文字既是武器( qì)也是心魔的载体。德瓦克( kè)先生受不了的,是源自于( yú)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文字( zì)一次又一次被当作商品( pǐn)。 写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shì)情。当作者从自己内心挖( wā)掘那些文字时,他不为任( rèn)何读者所创作,而是一种( zhǒng)生命情感的流露,需要作( zuò)者将那些已经尘封的伤( shāng)痕撕开,重新去感受当时( shí)深入灵魂的疼痛,在其中( zhōng)捡拾出点点破碎的光芒( máng)。 我们的“天使”或许根本不( bù)神圣 莉娜看到那些被撕( sī)碎的诗,她才意识到德瓦( wǎ)克真正的渴望。她辞职了( le),作为一个不带任何身份( fèn)角色的朋友,重新走进他( tā)的黑暗世界。 当莉娜手持( chí)蜡烛踏入废墟时,烛光晕( yūn)染出的轮廓与德瓦克记( jì)忆中的初恋身影重叠。此( cǐ)刻的“天使”已剥离宗教神( shén)性——烛火映照的是莉娜卸( xiè)下社工身份后纯粹的人( rén)性温度,她以平等姿态进( jìn)入德瓦克的精神孤岛,用( yòng)个体善念对抗体制化救( jiù)助的冰冷。蜡烛微弱,却足( zú)以刺穿心魔具象化的鼠( shǔ)群阴影。 电影片名中的“天( tiān)使”,其实是一句台词。愤世( shì)嫉俗的德瓦克与他脱口( kǒu)而出的“天使”形成强烈反( fǎn)差。德瓦克用废弃酒瓶堆( duī)砌精神孤岛,而莉娜的闯( chuǎng)入代表社会介入与人性( xìng)联结的可能。
导演施泰纳( nà)说:“天使无关宗教,我们的( de)天使或许根本不神圣。”它( tā)可以是莉娜所承载的向( xiàng)善信念,也可以是德瓦克( kè)笔下未被湮灭的人性微( wēi)光。 德瓦克先生的形象是( shì)编剧贝蒂娜在听音乐的( de)时候浮现出来的。“我好像( xiàng)在和他共赴一场旅行。”而( ér)在这段旅行中,这个人物( wù)逐渐有了血肉,她与他在( zài)戏里戏外产生了情感链( liàn)接,她赋予了角色超越“厌( yàn)世者”、“虚无主义者”等社会( huì)标签的丰富维度。 影片结( jié)尾,德瓦克留给莉娜的信( xìn)如羽毛般轻轻掩盖了酒( jiǔ)瓶碎和攥紧它的手,那片( piàn)羽毛,是他生活中唯一柔( róu)软的东西。而代表现实场( chǎng)景的黑白影像,也第一次( cì)出现了色彩——红色花柜,以( yǐ)及各色绽放的花朵。 羽毛( máo)轻覆酒瓶碎片,是一个开( kāi)放式结局的隐喻:羽毛的( de)轻盈与酒瓶碎的尖锐形( xíng)成一对危险关系,它可能( néng)暗喻德瓦克可能再度坠( zhuì)落;但也有可能借助羽毛( máo)覆盖碎片的姿态,呼应莉( lì)娜的温柔介入最终让希( xī)望的种子在灰暗的土壤( rǎng)中萌芽。 无论是哪种结局( jú),德瓦克最后攥紧羽毛的( de)动作似乎在告诉我们,救( jiù)赎的希望是在于接纳他( tā)者照进灵魂缝隙的勇气( qì),而非等待神迹降临。 *如果( guǒ)你也喜欢电影,欢迎关注( zhù)我的公众号:Movieday 一起分享好( hǎo)片吧! #晒出你的上影节最( zuì)爱#
